“桃花夫人”的桃花劫:1个女人,无意中却毁了2个国家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一、蔡哀侯的咸猪手

2703年前(公元前684年),息国国君的夫人息妫归宁回陈国娘家,途中路过蔡国。

息夫人的姐姐嫁给蔡国君主蔡哀侯,借回娘家的机会和姐姐相聚,不失为人伦之乐。

息夫人的父亲是陈国君主陈庄公,陈庄公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蔡国和息国国君,也可谓是门当户对。

息夫人过蔡,于公是国君夫人,于私是小姨子,蔡哀侯自当尽地主之谊。

但蔡哀侯一见到息夫人,猛然哆嗦了一下,象遭了电击。

只见息夫人眉如远山含黛,目若晨星闪烁,面若三月桃花,腰如细柳扶风。

按说也不奇怪,息夫人的父亲是陈庄公,本就出身天潢贵胄,陈国固然是小国,但后宫美女也是不缺的,基因优化生出大美女也是可以想见。

蔡哀侯奇怪的是,他的夫人也是陈庄公的女儿,没见到息夫人之前,看起来眉眼也颇通顺,一对比,就有了落差。

话说类似的事我也见过。我有个同学是美女,一次她姐姐到学校找她有事,不用介绍就知道是姐妹,因为五官的布局相同。只是她姐姐的五官好比我那个美女同学的脸让拍黄瓜的拍了一板,呲出其位,有形无样。

展开剩余93%

蔡哀侯震惊之下,动了歪心思。

话说春秋时期,男女大防并不像后世那么严格。

鲁桓公到齐国公干时,就是因为发现他的夫人文姜竟然和哥哥齐襄公通奸,怒斥文姜,被齐襄公设计杀害。

卫宣公为儿子公子伋到齐国求亲,迎娶途中被告知齐国公主宣姜太漂亮了,直接把儿媳妇半路劫娶。给儿子另找婚配。

以至于《诗经》都把这事记载下来了,卫宣公可谓遗臭万年。

“新台有泚,河水弥弥。燕婉之求,蘧篨不鲜。新台有洒,河水浼浼。燕婉之求,蘧篨不殄。鱼网之设,鸿则离之。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”

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·新台》

这首诗翻译的水准和风格各有差异,但意思是差不多的:

“高高耸立的新台真鲜明,茫茫的河水向东流;本来准备嫁个少年郎,谁知却嫁给了一个癞蛤蟆;高高耸立的新台真巍峨,浩浩荡荡的河水向东流;本来准备嫁给英俊少年郎,谁知却嫁给了一个癞蛤蟆;放下渔网准备网大鱼,谁知网住了一个蛤蟆;本想嫁个少年郎,谁知嫁了一个癞蛤蟆。”

补充说明一下,被卫宣公抢了媳妇的儿子公子伋,是卫宣公和他父亲卫庄公的姬妾通奸生的。烝母夺媳,卫宣公可谓是禽兽中的战斗机。

基于春秋贵族中并不鲜见的越轨传统,也由于息夫人令人丧魂落魄的美貌和风韵,蔡哀侯按捺不住,蠢蠢欲动。

在接待息夫人的过程中,蔡哀侯可能采取了言语挑逗,从社交距离侵入到私密距离,伸了咸猪手等异常举动。

按说,这事吧,首先要因人而异,其次万金难买我愿意。

一方面可能因为息夫人品性坚贞,非水性杨花的女人;另一方面,可能息夫人和息侯的婚姻生活满意度很高,息夫人别无他求;再者可能蔡哀侯形容猥琐,令人生厌。

总之,息夫人对蔡哀侯的冒犯极为反感,含怒离去。

摄于河南省博物院

二、息侯的报复

息夫人回到息国后,将蔡哀侯轻薄自己的事给息侯说了,息侯闻听大怒。

按说,息夫人也是单纯的人。此类事,既然没造成什么后果,为了国家利益,避免节外生枝,可以隐忍不说。一旦说出去,后果如何,就非她所能控制了。

春秋时代的诸侯国,见于经传的约有一百七十余国,各自为政,互相攻伐兼并,中原一带,更是扰攘不安;自从晋国与楚国“城濮之战”以后,形成南北两大壁垒。其余小国不是依晋,就是附楚。或者朝晋暮楚,谁强跟谁。

为了生存,各小国之间经常勾心斗角,彼此离离合合,全凭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,有些甚至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,也能反目成仇,拼得你死我活。本来就龃龉不断。

遇到这事,息侯更加难咽下这口恶气,琢磨着要搞蔡国一下。

于是息侯去拜见楚文王。

此时的楚文王正雄心勃勃,灭申伐邓,大肆扩张,急于问鼎中原。

息侯也顾不得自己和蔡国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,跑去对楚文王建议说:“您假装进攻我国,我向蔡国求救,蔡哀侯一定出兵,楚蔡对阵,我袖手旁观,您就可以趁机得手,建立战功。”

楚文王巴不得小国之间闹矛盾,要是小国之间抱成团,还真是急切南下。因此欣然同意。

这息侯也有点小家子气,冲冠一怒为红颜固然有男子汉气概,但只是匹夫之勇,作为君王应当国家利益至上,包羞忍辱是男儿。

息侯一厢情愿地想让楚国为他出气,殊不知世间万事都不是白给的,如此这般,息侯无异是与虎谋皮,引狼入室。

当息侯的求救文书来到时,蔡哀侯欣然出兵。一则可能因为内心有愧,更重要的是小国之间私下有协议和默契,大国来犯时,小国抱团抵御,否则谁都难以独自生存。

但此次蔡哀侯显然是当了冤大头。一则楚国是以逸待劳,以有备打无备。二则蔡国和楚国的国力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,如果没有息国助阵,蔡国和楚国根本就没法打。但是蔡哀侯不明就里,本来指望息国助阵,结果息国人的影子都没见到。

所以两国军队甫一交锋,蔡国就被楚国一鼓而下,蔡哀侯糊里糊涂当了俘虏。

我在河南省博物院拍到的编钟。编钟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,是贵族常用的乐器,所谓的钟鸣鼎食,钟就是编钟。

三、蔡哀侯的反击

蔡哀侯做了俘虏。

作俘虏对于士兵都是一种耻辱,更何况堂堂国君?

再者,蔡国虽小,却是周文王的正统血脉,姬姓侯爵国。

楚国虽大,却是芈姓子爵国。虽然自楚武王熊通始,楚王僭越自封王爵,但并非周王室册封,好比未经工商局注册,私刻印章的假冒伪劣公司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蔡哀侯的被俘,有双重羞辱。不仅是给蔡国丢了人,还替老姬家丢了人。

蔡哀侯被囚期间,百思不得其解。明明是息侯来蔡国搬救兵,自己是来做好事的。为何当事的不出头,客串的反而挨了砖头。

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蔡哀侯探出消息后,不禁恼羞成怒。蔡哀侯认为,男人一时精虫上脑,下半身思考,这是“任何男人都会犯的错”,本不是多大事。况且我对你老婆也没硬上不是?而你息侯,为了这档子破事,不惜欺骗盟国,破坏小国抱团生存的政治基础,这就犯了“原则性错误”。

蔡哀侯越想越气,不出这口恶气,心里怎么也过不了这坎。

蔡哀侯分析,楚文王绝非什么好鸟,来帮息国站台,并不是对息国有什么感情。自古打仗,表面上仁义道德,维护正义,骨子里都是为了土地,以及生长在土地上的“钱和女人”。既然你让息侯让我蔡国丧师失地,我也得让你失点什么。

蔡哀侯眼前一浮现息夫人的形象,不由得又一哆嗦,心说息夫人这种大杀器楚文王无论如何也无法抵御,顿时眼珠一转,计上心来。

蔡哀侯被俘,按程序得向楚文王敬献“子女玉帛”,也就是钱和女人。献礼的时候,蔡哀侯叹息:“弊邑小国寡民,此等荆钗不堪为君王执帚,不过……”看到把楚文王的胃口吊了起来,蔡哀侯趁机将息夫人的美貌大肆渲染了一番。看到楚文王那副痴然神往,口咽涎水,色欲勃发的丑态,蔡哀侯心里暗自冷笑。

四、息侯之死

好奇心害死猫,人一旦动了心思,早晚会试一下水。自从蔡哀侯极力渲染息夫人的美貌后,楚文王的心里一刻也没平静。

楚国是大国,文王后宫里固然少不了莺莺燕燕,但数量从来无法弥补质量的缺陷,古语不是有“佳人难得”之说吗?楚文王决意要会一会息夫人。

楚文王通知息侯,要去息国巡视。既然楚国帮助息国出头打了蔡国,就是息国的恩主,息侯自然不敢怠慢接待工作。

酒宴款待,丝竹歌舞自然不在话下。作为国君夫人,息夫人也礼貌性地出来拜见了一下楚文王。

息夫人一出场,楚文王顿时觉得意荡神驰,口干舌燥。心说“尤物足以移人”果非虚言。立即下了决心“不睡她,毋宁死。”

子曰“春秋无义战”。既然楚国有绝对的实力吞并息国,那么你的钱就是我的钱,你的女人就是我的女人。实力和福分是对等的。

在楚文王看来,你息侯的实力不足以拥有息夫人这等的美人。这听起来像是强盗逻辑。但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多是弱者对强者的期待,而强者的逻辑却是“我的是我的,你的也是我的。”

楚文王的方法简单粗暴,通知息侯,某日对息侯的款待设宴答谢。就在酒宴上将息侯拿下。

楚文王赴息国,是带着军队来的。息侯即使心存疑惧,但既无法也无力反抗。

本来楚王就对息国等周边小国不怀好意,灭掉息国或者让息国彻底成为自己的附庸本来就是应有之义。再加上息夫人这个催化因素,息侯也是在劫难逃。

现在蔡侯和息侯都在自己手里。

但楚文王对如何处理蔡国和息国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。

一方面,楚国的扩张要求,需要对周边小国或蚕食、或鲸吞。但如果一次灭掉蔡、息两国,吃相太难看,引起周边小国的恐惧抱团取暖,或者引起晋、齐等大国的警觉,联合一帮小国进行武装干涉,那就不好了。

因此,楚文王只是扣留了蔡哀侯,而保留了蔡国的宗庙社稷。

蔡哀侯的不死,还有个小插曲。蔡哀侯被俘后,知道是息侯和楚文王把自己设了局,激愤之下破口大骂。

春秋和战国还有所不同。战国时期的战争规则,哥就是来抢你的地盘、你的钱、你的女人的,不为什么,因为哥比你强。咋的啦,不服气?

春秋早期,周天子是天下共主,礼乐征伐自天子出,打仗讲究师出有名,譬如有人不贡苞茅,欺负弱小,周天子就率一帮小弟打丫的。打仗还讲究点到为止,不重伤(对已经受伤的人不二次伤害),不擒二毛(不俘虏头发有黑白二色的老人)。但自平王东迁后,王纲失序,征伐自诸侯(霸主)出,但好歹还要点师出有名的假脸。这也是蔡哀侯敢于理直气壮地骂人的心理支点。

但楚文王还是非常恼怒,立即支了一口油锅要把蔡哀侯烹了。

大臣鬻拳劝谏楚文王,说杀掉蔡哀侯对楚国的危害。但楚文王被蔡哀侯骂恼了,执意要烹杀蔡哀侯。情急之下,鬻拳拔刀架在楚文王的脖子上,怒气冲冲地说:“我宁可与你一同去死,也不愿见您失信于天下诸侯!”楚文王没想到遇此之变,无奈之下收回成命。

见油锅已撤,蔡哀侯获赦,鬻拳丢下刀子跪倒在地,说:“大王能听臣的建议,是楚国的福。但为臣者胁迫君王,罪当万死。”于是,鬻拳请求楚文王处置自己。楚文王素知他脾气率直,并没有怪罪他的意思,说道:“我明白你是一片忠心,不怪罪你,算了吧。”

可鬻拳说:“王虽赦免臣,臣何敢自赦?”操起佩剑,自刖一足,然后忍痛大呼:“人臣有无礼于君者,视此!”

鬻拳此举,惊呆在场所有人,楚文王回过神后,赶忙派人救治鬻拳。之后,文王将鬻拳斩下的一足供奉于太庙,作为自己不纳谏的警示。文王怜鬻拳忠诚,让他掌管都城城门。

但楚文王对息国采取了彻底灭亡政策,拆了息国的宗庙社稷,将息国变成自己一个县。楚文王荒淫而不荒诞。他明白,抢了别人的女人,世上就多了一个恨他入骨的男人,难道还给他保留一个死灰复燃的机会吗?

如何处理息侯,本来很简单,即使不便直接杀掉,给他灌点药酒让他“暴病而亡”,都不算事。但加上息夫人这个因素,息侯就成了烫手山芋。

息夫人和息侯的感情很好。因为自己的原因,让息国遭受亡国之祸,本来想自尽,但被人劝说你一死,息侯对楚王就是一弃之不及的弊屐,息侯必死无疑。所以息夫人打消了自尽的念头,以息侯不死为条件,从了楚文王。

但男人对自己的“先进工作者”向来不存好气,楚文王打发息侯做了楚国都城守城门的士兵。

按照楚文王的意思,“士可杀不可辱”,在义薄云天的春秋时期尤甚,你息侯怎么着也该自寻了断了吧。但息侯偏偏不死,自己的女人在征服者的锦帐中受辱,自己沐猴而冠地穿着士兵的衣服,在征服者的国都,为征服者站岗把门。息侯完美地诠释了“自古艰难唯一死”的内涵。

在息夫人的运作下,楚文王又重新安置了息侯。息侯被楚文王安置在汝水,封其食十家之邑,使守息祀,息侯终于忿郁而死。息夫人一个受命运任意摆布的弱女子,能为结发夫君息侯做的,也只能这么多了。

五、息夫人的坚守

息夫人被楚文王掳到楚国后宫后,很受文王宠爱,作为一个零件不缺的女人,三年之内,给文王生了两个儿子。

但文王发现,息夫人是个冷美人,入宫三年了,从来不笑,也从未主动说过话。文王问她缘故,息夫人回答说:“我一个女人,伺候两个丈夫,即使不能死掉,又有什么话可说的?”可见,从一而终的思想,在先秦已经萌芽。

楚文王闻听后沉默不语,良久对息夫人说:“我给你出气!!”楚文王的意思,

如果蔡哀侯不包藏祸心地夸奖息夫人的美貌,他就不会去见息夫人。

不见息夫人,他就不会动心。他不动心,就不会亡了息国,抢了息夫人。他不抢了息夫人,息夫人就不会失去和息侯的幸福婚姻,就不会伤心。谁让我的女人伤心的?蔡哀侯啊!

于是,楚文王又派兵到蔡国打砸抢,祸害了一通后扬长而去。这就是强盗逻辑的范本。

楚文王终于死了。

死因还和前面提到的,不让文王杀蔡哀侯的大臣鬻拳有关。

楚文王十五年(前675年),楚文王征讨巴国,战败逃回。

前面说过,鬻拳因为用利刃胁迫楚文王不杀蔡哀侯,自断一足以示惩罚。文王感其忠义,安排他去守国都大门。

鬻拳见到城下狼狈战败的楚文王,对他说:“自武王以来,楚军战无不胜,小小巴国,大王亲征败回,岂不遭诸侯耻笑!”拒不开城门,并告诉文王,黄国与巴国同罪,如果文王能击败黄国,方可向宗庙交代。文王怀愤,转兵向东,打败黄国才回师。没想到,征途劳顿,楚文王竟然在途中染病死去。

鬻拳迎丧归葬,扶文王长子堵敖继位,随后向新王奏道:“臣已冒犯先王两次,纵使王不加诛,又岂敢觍颜偷生?请从先王于地下!”引剑自刎,被葬于文王地宫内。

话说美人的杀伤力是巨大的。

楚文王刚死,新王堵敖(息夫人的儿子)年幼。

此时楚国掌权的是文王的弟弟令尹(楚国宰相)子元,子元又对嫂子息夫人动了歪心思。

毕竟这不是什么好事,子元不便向息夫人开口,那就只有暗示了。

于是子元在息夫人的宫室旁新造了房舍,整天在里边摇铃铎跳万舞,丑态百出。

息夫人听到了,哭着说:“先君让人跳这个舞蹈,是用来演习战备的。现在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于未亡人旁边,不是很奇怪吗!?”侍者告诉了子元,子元心生愧意,就此作罢。

六、儿孙相杀

息夫人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,熊艰和熊恽。

楚文王死后。长子熊艰即位,史称楚堵敖。

楚堵敖三年(公元前672年),因为弟弟熊恽表现出过人的才干,楚堵敖想杀害熊恽,熊恽于是逃到随国。熊恽在得到随国人的支持后,便联合随国人袭击、杀死楚堵敖,夺得国君之位,是为楚成王。

楚成王年轻的时候,想立儿子商臣为太子,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。

子上说:“您的年纪还不算大,而且有很多宠爱的妻妾。如果现在立商臣,将来变卦了,必定会出祸乱。“

子上同时委婉地指出,楚国历史上,因为母亲的受宠与否,废长立幼,引起祸乱的事不止一两次了。言外之意,您哪天又被哪个小狐狸迷的五迷三道,想立她的儿子,立好立,废不是那么好废的。

子上同时从面相的角度分析,说商臣这个人“蜂目豺声”(眼睛像胡蜂,声音像豺狼),有这种面相的人往往心地残忍,不宜立为太子。楚成王没有听从 ,仍立商臣为太子。

话说相面术在古代盛行,其细微处往往暗含玄机。

譬如据《史记》记载,受到嬴政重用的尉僚对他的相面:“秦王为人,蜂准(胡蜂一样的鼻子),长目,鸷鸟膺(鸡胸),豺声。少恩而虎狼心,居约易出人下,得志亦轻食人。”

而帮助越王勾践翻盘的两大功臣,范蠡劝文种见好就收的依据,也来自于范蠡对勾践的相面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(长脖子、小嘴)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?”文种不信,果然罹难。

好,我们接着谈楚成王。

楚成王四十六年(公元前626年),不幸果然被子上言中。楚成王想废黜太子商臣,改立王子职为太子。

商臣听到风声但还没有证实,就去问他的老师潘崇说:“怎样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呢?”

话说历史上太子或者皇子的师傅,都是一肚子坏水。也难怪,这些太子师,是拿身家性命来押宝。自己辅佐的皇子当了君主,千百倍的收益。万一落败,轻者一生蹭蹬,重者牵连杀头。所以使起阴招来,招数越来越损,无所不用其极。

潘崇对商臣说:“这个好办,你设宴招待江芈(楚成王的妹妹,就是电视剧《芈月传》里的小芈月哦),故意怠慢她。女人一发怒就容易口不择言,这样你就能知道真相。”

商臣依计而行,邀请江芈来赴宴,席间不仅菜品恶劣,招待不周,而且言语不敬。江芈勃然大怒,脱口而出:“啊!果然是个贱骨头!!怪不得君王要废掉你立王子职为太子!!”

商臣向潘崇问计:“事情果然如您所料,我该怎么办呢?”

潘崇问商臣:“你能侍奉王子职,当他的臣下吗?”商臣想了想回答:“不能!!”

潘崇又问:“你能逃亡国外吗?”商臣回答:“也不能!!”

潘崇又问:“你能发动政变吗?”这次商臣回答:“我能!!”

于是,政变如期发动。当儿子商臣的部队围住了楚成王,让他选择吃板刀面(用刀)还是挂面(上吊)时。楚成王说:“我想吃熊掌。”因为熊掌需要炖很长时间,楚成王想以拖待变。没想到儿子商臣说“得了吧老爸您!!这都我玩剩的,快死吧您!!”

七、结局

息夫人的结局正史无记载,湮灭在莽莽史册中。至于野史编的息夫人和息侯殉情之类的狗血剧情,姑且不论了。

息夫人有错吗?就因为长的好看了点,就要受命运如此折磨。

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《思想录》中写道:“要是克丽奥佩特拉(埃及艳后)的鼻子长得短一些(譬如被拍了一黄瓜),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改变。”

意思是,如果她长得不是那么的美丽,一些事情就不会发生。例如凯撒也许就不会爱上她,后面的好多历史事件也不会发生。

人世间的劫,有太多的是情劫吧。

摄于河南省博物院,“王子午鼎”,1978年,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。

我在河南省博物院拍到的“王子午鼎”,1978年淅川县下寺楚国墓地出土。这是下寺2号墓出土的七件列鼎之一,器内壁及底部有鸟篆铭文84字。

列鼎之制,始于西周,它以形制相同、大小相次的铜鼎组成有规律的序列,鼎数与贵族身份相合。这种束腰平底的鼎式,常见于楚国贵族墓,是楚国青铜文化的独特之处。

问题是,这个鼎的主人“王子午”是谁?他竟然是息夫人的直系子孙。

“王子午”是楚庄王的第五个儿子。从息夫人的儿子楚成王开始,按父子辈分排列,以下顺序是楚穆王、楚庄王、王子午(王子午没当上国君,做过楚国令尹,所以称呼“王子”)。也就是说“王子午”是息夫人的直系玄孙。

中国历史的令人兴奋之处,就在于,史书上记载的,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,往往能在土里找到实物和文字证据。历史如此厚重深远和真实,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真心为之自豪。

这个粗壮的大鼎,竟然和息夫人那风华绝代、香艳流芳的血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千载之下,令人神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